1智能電網的技術概況
智能電網是為了實現能源替代和兼容利用,它需要在創建開放的系統和建立共享的信息模式的基礎上,整合系統中的數據,優化電網的運行和管理。它主要是通過終端傳感器將用戶之間、用戶和電網公司之間形成即時連接的網絡互動,從而實現數據讀取的實時(real-time)、高速(high-speed)、雙向(two-way)的效果,整體性地提高電網的綜合效率。它可以利用傳感器對發電、輸電、配電、供電等關鍵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和數據整合,遇到電力供應的高峰期之時,能夠在不同區域間進行及時調度,平衡電力供應缺口,從而達到對整個電力系統運行的優化管理;同時,智能電表也可以作為互聯網路由器,推動電力部門以其終端用戶為基礎,進行通信、運行寬帶業務或傳播電視信號。
2009年6月27~28日,*屆智能電網研究論壇在天津大學召開。論壇共安排了十四個學術報告,從智能電網的基本理念、技術組成、設備需求等多個角度對我國智能電網的建設和發展進行了探討。天津大學余貽鑫院士的報告為“智能電網的原動力、技術組成和實施路線”。報告中提出,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需求側管理、分布式電源等是推進智能電網建設的原動力。智能電網是綜合應用通訊、傳感器、分布式計算等技術,提高輸配電網絡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華中科技大學程時杰院士在“儲能技術及其在智能電網中的應用”的報告中指出,在可再生能源發電所占比例較大的電力系統中,儲能技術的應用是解決如何保證系統正常運行這個難題的一條可行的途徑。并提出了智能電網對儲能系統的基本要求,即足夠大的儲能容量、足夠快的功率響應速度、足夠大的交換功率、足夠高的儲能效率、足夠小的放電周期、足夠長的使用壽命、足夠小的運行費用。
天津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院長王成山教授作了“分布式電源、微網、智能配電系統”的報告,分別對分布式電源、微網和智能配電系統的關鍵技術、應用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介紹,并分析了三者之間的關系。山東理工大學徐丙垠教授的“智能配電網中的配電自動化技術”、加拿大卑詩省水電公司欒文鵬的“量測系統”、國家電網需求側管理中心陳江華的“我國需求側管理實踐成效與展望”、ABB公司劉前進的“智能電網—遠景,技術與應用”等,都從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討了智能電網的技術特點、實現方式和發展前景。
2智能電網的關鍵技術
我國數字化電網建設涵蓋了發電、調度、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