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水污染治理狀況不容樂觀 過半污水處理廠超排
導讀:今年3月18日至4月17日,陜西省環保執法局對新河、皂河、沋河流域及西咸新區范圍內排污企業進行了專項執法檢查。據稱,新河、皂河、沋河是關中匯入渭河中,污染zui嚴重的三條河流。在檢查的176家企業中,執法人員發現有146家企業存在環境違法問題。
記者瀏覽資料發現,這些企業多數存在無環評手續、廢水直排河道、無防塵設施等嚴重問題,其中一些企業甚至無任何污染防治設施。
目前,省環保廳已經致函西安、咸陽市政府,要求地方政府按照環境保護法的要求,對其中73家污染嚴重企業(西安46家,咸陽27家)進行關閉取締;對72家企業(西安18家,咸陽49家,渭南5家)的環境違法問題分別交由各市依法*查處;對陜西渭南市華特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環境違法行為向渭南市政府下發督察通知,要求限期整改解決。
日前,陜西省環保廳副廳長李孝廉在該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全省現有的105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中,有10家存在擅自停運或曾經停運;現場取樣送檢結果顯示超標排污的有57家,占54%;生化處理工段、消毒、脫泥環節運行不正常的分別占28%、36%和30%;有6家利用溢流井、集水管等進行偷排污水。
這是該省環保廳在今年*季度對全省污水處理廠進行的專項執法檢查中發現的。檢查還發現,一些地方政府在污水處理廠問題上,重建設、輕管理,提標改造滯后,應急設施到位率低;全省有35家存在當地政府拖欠運行費用問題,使部分污水處理廠無力更新維護設備,只能低負荷運轉甚至停運;管網配套建設滯后,致使污水處理廠實際處理水量遠低于設計能力;部分污水處理廠滿負荷運行,致部分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污泥處理未引起重視,只有不到7%的污泥得到無害化處理和生化處理。
有資料顯示,目前陜西水污染治理狀況不容樂觀,排污總量居高不下與環境容量嚴重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全省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強度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9個地表水控制斷面中有4個為劣V類水質,其中渭河流域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超環境容量2倍以上。
在此情況下,將“生態美”作為建設“西部強省”目標關鍵內容之一的陜西,加快了全省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建設。“十一五”期間,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和污水管網建設完成投資超過76億元,新建污水處理廠62座;2011年之后,建設速度進一步加快,使污水處理廠達到現在的105座。
此間輿論注意到,在陜西,出現了加快污水處理能力建設與既有污水處理能力發揮不足并存的怪事。來自該省環保廳的信息顯示,該省已決定,到2015年,實現所有縣和重點建制鎮建成生活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省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220萬噸;但同時,現有105座污水處理廠2012年至今年3月份整體運行負荷率僅68%。
據分析,這種怪象并非由能力建設超前導致,而是相關各方根深蒂固的“重經濟、輕環保”觀念作祟。據透露,一些地方政府在污水處理廠升級提標改造中,資金不到位,使工程建設滯后,其中,僅因資金問題,全省60%的污水處理廠未實施雙回路用電工程,遇有線路檢修和故障停電時,污水只能通過管網直排環境。此外,政府拖欠第三方運營商運行費用問題比較突出,導致部分污水處理廠低負荷運轉甚至停運。
陜西水污染治理狀況不容樂觀 過半污水處理廠超排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智慧城市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