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本特利/330180-90-00
本特利/330180-90-00

隨著開展“中國制造2025”智能制造的國策以來,越來越多的行業、制造領域都不可避免的走到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的道路來;而在鈑金折彎行業,隨著機器人折彎技術不斷成熟、折彎技術人才的匱乏、勞動法薪酬制度的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呈現出對折彎自動化、機器人折彎的使用當中來,從而推動了企業“機器人替人,讓人做更高級技術”的層面來,不但提高了企業生產的穩定性、時效性;也間接推動了技術人才的轉型,向技術更高的領域去轉型、去發展。對企業、對個人、對社會都是一大促進作用。
機器人折彎與人工折彎對比
1.折彎穩定性
機器人折彎,只要技術人員設定好相應程式,并保證來料工件的尺寸穩定,則機器人會一直穩定的生產下去并保證生產出來工件的角度、尺寸的穩定性。而之前的技術人員在機器人折彎工廠中,將會升級為調試機器人、折彎程序編寫、調試的角色。機器人折彎生產基本能達到96%-*的折彎工件合格率。
而工人折彎生產,則會隨著生產人員的經驗、情緒波動而變化。人的心情好一點、經驗足一點、認真一點,那么生產出來的產品便會良品率高一點,生產速度快一點;如果工人的情緒受影響、經驗不足、馬虎一點,則生產出來的折彎工件次品率會高一點,有時還要承擔由于情緒引起的辭工、拖延怠慢、管理難題等等。
2、折彎時效性
機器人折彎包括對折彎工件的拆垛、折彎跟隨、折彎完碼垛等工作;在大型工件、繁重的、需要2-3人協同作業的崗位上,導入可以節省1-2個人;見效非常顯著,雖然機器人折彎時的時間會比人工產出要長,但整體時間單位內的產出會跟人工生產差不多,所以在節省成本方面就有非常顯著的體現。而小工件的生產,由于工件的多樣性、單量少、切換用時短,人工生產起來的節拍要比機器人折彎起來的生產快,但機器人折彎在小工件生產領域也有其*的優點:機器人折彎系統整合了折彎、拆垛、碼垛的功能,節省了人工擺放時間;機器人折彎系統不間斷工作、可實現熄燈作業;從成本輸出的角度來看,機器人折彎跟人工折彎的時效性應該是一致的。
機器人折彎的瓶頸及對策
機器人折彎對小件產品的生產現狀遇到的問題點集中在切換折彎產品及折彎大尺寸后的退刀工藝。針對這兩點,我們推敲反復現場測試的經驗值如下:
切換折彎產品的瓶頸對策:
模具安裝規范化,例如:把A產品的底模裝在標識為300mm的刻度位置,把B產品的底模裝在標識為500mm的刻度位置,形成規范文件資料。
ƒ手掌化,一套手掌可以對應幾套折彎工件,把所有折彎工件分類好,制作相應的手掌,并形成文件格式、以后操作工人就可以在生產對應折彎工件時,把手掌安裝上去即可。
折彎大尺寸后的退刀對策:
有時生產過程中,有些工件折彎成型后,折彎完的尺寸比較大,大過跟底模的距離,對于人工來講,往移動或者扭動工件位置就可以退出,但對于機器人折彎來說,它不能像人手那么靈活,處理的對策則顯得復雜得多,但我們也有相應的對策。
?示教退出法,機器人折彎完成后,通過示教的方法,將折彎工件一步一步避開刀模,示教軌跡讓工件在無干涉、無碰撞的軌跡下安全退出來。
‚增加導軌法,有些產品折彎完成后,人工都非常困難取出的情況下,我們會采取增加導軌的模式,讓折彎完成的工件,通過導軌退出到無干涉區域,形成安全退刀。